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6日发布公告港联配资,针对上海证券交易所7月30日下发的《关于对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草案的问询函》进行了回复,就交易目的、资金支付安排、采矿权估值及标的公司资质等问题作出详细说明。
交易目的:成本优势驱动,契合行业与战略趋势
中盐化工主营盐化工业务,目前纯碱生产采用合成法。鉴于天然碱法较合成法在成本方面优势明显,公司拟通过交易控股标的公司并投资天然碱项目,预计纯碱产能达500万吨/年。
从原材料、生产工艺、能耗及单位生产成本等方面来看,天然碱法优势显著。在原材料与生产工艺上,天然碱法以天然碱矿物为原料,经物理加工制得纯碱;而氨碱法以盐和石灰石为主,联碱法以合成氨装置生产的氨、二氧化碳及原盐为原料,后两者制备过程更为复杂。能耗方面,天然碱法直接溶采矿物,无需高温分解石灰石或配套合成氨装置,以生产重质纯碱为例,天然碱法能耗水平为289.98-335kgce/t,低于氨碱法的365kgce/t和联碱法的557kgce/t。单位生产成本上,2020-2024年天然碱法每吨成本约800-1200元,氨碱法为1380-1930元,联碱法在1400-1750元。
尽管2022年至2025年1-6月纯碱价格下降,但从行业发展趋势看,天然碱、合成碱将长期共存,天然碱凭借成本与环保优势,有望取代部分合成碱市场份额。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企业为目标,投资天然碱项目符合其发展战略,同时也是提升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举措,且当前纯碱市场行情已在矿权成交价格中有所反映。
资金支付:多渠道筹资港联配资,分析项目影响与风险
公司控股标的公司后,需负责支付68.09亿元天然碱采矿权价款,并投入超150亿元用于后续项目建设。截至2025年7月31日,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28.49亿元。
资金来源方面,公司拟对中盐碱业增资80亿元,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(计划引入资金规模不超过39.20亿元,山东海化、内蒙古蒙盐已签署意向协议,分别拟增资不超过23.20亿元、8亿元)、动用自有资金25亿元以及申请20亿元并购贷款。后续项目建设资金,主要合作银行正组建银团提供专项贷款,额度以实际建设投入为限,期限5-10年,利率区间2.51%-2.75%。
该项目投资将对公司产生多方面影响。偿债能力上,假设项目总投入224.80亿元,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39.20亿元后,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29.67%提升至58.51%;若未引入战略投资者,资产负债率将提升至68.02%。营运能力方面,短期内项目会对营运效率产生阶段性压力,但投产后核心营运能力预计持续改善。盈利能力上,建设期及投产初期会对短期盈利能力造成压力,如2025年下半年至2029年融资成本费用化将影响业绩;长期来看,项目投产后年产纯碱500万吨,稳定期后(2029-2047年)年均营业收入65.78亿元,利润总额25.10亿元。
同时,公司提示了资金筹集及财务风险、交易摊薄即期回报风险、引入战略投资者不及预期风险等。
采矿权估值:收益法合理,价格测算具谨慎性
公司聘请估值机构对天然碱采矿权采用收益法估值,金额为70.17亿元。收益法中纯碱预测价格具有合理性,从行业周期看,选择一定历史周期假定产品价格趋于历史周期内均价符合惯例,且本次测算价格低于历史平均价,体现谨慎性。市场供需上,纯碱应用广泛,虽当前处于产能调整与转型阶段,但长远看市场发展空间稳定。随着天然碱产能释放,行业格局重塑,高成本产能退出,价格将迎来恢复期。
对于仅选用收益法估值,因成本法不适用,市场法缺少足够可比案例。与市场上规模相对可比的塔木素天然碱矿权相比,标的公司天然碱矿成交价格相对经济。
标的资质:明确手续流程,提示审批风险
截至2025年6月30日,标的公司尚未开展经营活动,无经营资质。天然碱项目建设需办理多项手续,目前正处于支付采矿权成交价、申办矿业权证等前期准备阶段。经营资质方面,地下溶采需办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,将在项目装置建设完成、安全设施验收合格后申办。审批手续包括溶采试验手续(计划2025年8月底前完成)和项目建设手续(相关专业报告编制完成后开展)。
公司提示了建设项目手续审批风险,虽判断不存在实质性风险,但手续能否取得及取得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港联配资,影响项目建设及投产时间。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